动漫,是动画与漫画的合称与缩写,随着动画与漫画的联系日趋密切,“动漫”一词频频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。但究竟何为动漫?动画和漫画又有何区别?没几个人能真正说清楚。深圳华漫文化传播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华漫公司”)的股东之一吴明轩说,直到他进入动漫行业后,他才知道动画和漫画其实是不一样的。
起步 把爱好发展成事业
1986年出生的吴明轩与许多“85后”一样,喜欢卡通人物和漫画书。2008年吴明轩和两个同学大学毕业了,他们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四处碰壁,心里充满了挫败感。找不到工作让三个人萌生了创业的想法。创业说来容易,但真正做起来,却完全是另外一回事。三人成立了阳光动漫室,在动漫室里,几个“85后”年轻人聚集在一起,讨论漫画的主题,创作自己想象中的卡通人物。尽管三个人的家长都不太支持他们创业,但年轻人就有一股勇气和大无畏的精神,看上去越不可能的事情,越是想挑战一番。
吴明轩说,最初也曾与伙伴们一起模仿过日本、欧美等国的漫画作品,但那并不是他们想要的,他们都坚定地认为,要做就做属于自己的漫画作品。集合大家的力量,他们陆续创作出了两三个作品。作品出来了,另一个问题也随之出现,那就是漫画的销路。在漫画行业,除了出版为漫画书,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通过网络、杂志连载。他们把作品发布到网络上,很快就被腾讯、网易博客等主流网络媒体转载,也获得了不少网友的认可,可那时他们只是一个小团体,网络转载赚了人气,却没有获得任何报酬。“曾经有出版社找我们谈过出版的事,但价钱非常低。”吴明轩说起这些往事,有些无奈,事隔几年,当时的无助和辛苦,仍是那么清晰。2009年阳光动漫室正式注册公司,改名为华漫文化传播有限公司,而属于他们的事业,也才刚刚开始。
转型 从漫画到动画
华漫公司成立后,曾一度有五十多个人,而今公司里有四十多个年轻的“85后”。这群看上去略显稚嫩的年轻人,个个都怀揣着梦想。他们本想以漫画闯出一条生路,但是漫画的前景黯淡,他们看不到希望。为了让公司存活,让梦想延续,吴明轩等三个股东没少干过自掏腰包补贴公司支出的事情,但这并非长久之计。在创业的路上,他们看到了动画制作行业的势头,动画和漫画向来贴近,如果能从漫画向动画制作转型,公司或许能够继续坚守下去。
最初公司里的人都只懂画漫画,并不懂得动画制作。但好在大家年轻,还处于好结交朋友的阶段,所以在转型之前,认识了不少懂得动画制作的朋友,通过他们的牵线搭桥,公司队伍中充实了一部分懂得制作的员工。
新组建的队伍,很有激情和想法,却面临着如何协调的问题,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创意,却没有统一的创作思路,磨合了大半年,才慢慢形成统一的观点和方向。
两年多的时间,华漫公司创作了十几部原创动漫作品,如《so女郎》、《魂契师》、《唐之殇》、《达火机和吹炊牛》、《包子心情日记》、《奇怪的工作室》、《天择》、《禁城》等。吴明轩说,他与团队里的成员都坚定地认为,漫画是不能丢弃的,动画制作也需要漫画的基础。公司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动画制作上,也是充分考虑了收益的问题。
创作 灵感是熬出来的
吴明轩说,公司的每一部作品,都凝结着大家的心血。画漫画,可以三五个人埋首伏笔,先创作再想出路。但做动画却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。从构思到成型,公司上下都绞尽脑汁、没日没夜地熬灵感。
大家实在没灵感时,就坐在一起进行思维碰撞。头脑风暴法不宜多人,人一多想法就乱了,最适宜的是两三人说说观点,提出意见,在几方观点的碰撞中,生发出灵感,最后把灵感浇筑到作品中。
吴明轩告诉记者,已经做了将近两年的《十二星魂》,是公司目前花费最多精力和时间的作品。公司用了半年时间去构思故事框架和前期准备。目前这部作品已经完成了前52集的制作,他们计划将这部儿童动画做到104集。
未来 坚持原创打造品牌
积累了五年的原创经验,华漫公司从众多动漫制作队伍中幸存了下来。虽然公司人员很年轻,但是他们有信心挑战未来的困难。随着近几年动漫行业的升温和持续被关注,吴明轩和他的伙伴也看到动漫盈利的未来。不管是创作漫画还是创作动画,他们都坚守着一个信念:原创才是最终的胜利者。只要属于自己的产品被认可,就可以塑造公司品牌,打响名堂。吴明轩毫不掩饰地说,当然,为了公司的生存,华漫公司在以后的日子里,将寻求更多合作渠道,以合作方式推出产品。他说,大家都是年轻人,光有热情,没有口粮是不行的,所以在动漫创作这条道路上,吴明轩和他的队友们,也将会被打磨得更加成熟和睿智,继续以他们童真的心去做他们热爱的事业。
华漫公司内部 动画片《十二星魂》海报
四格漫画《so女郎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