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
2015
-
05
-
19
百年“合成号”获选“深圳老字号” 12月14日,深圳本土惟一的传统食品特产项目“合成号”亮相中国第八届冬季文博会。始创于(清)光绪二十七年深圳墟的“合成号”至今已有110多年的历史,它记载了几代深圳人的故事,传承了老一辈的传统工艺,2011年正式被认定为宝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。今年12月19日,“合成号”获选“深圳老字号”,以后将进一步推动传统食品的发展、弘扬深圳传统文化。 改良传统小食,创24节气食品 “合成号”是深圳市金好彩饮食管理有限公司所拥有的一个百年品牌。“深圳小食手工制作技艺”代表性传承人陈淦忠谈起“合成号”称,他做的不是食品,而是作品。许多人认为深圳没有特产,但其实,深圳有许多传统小食,只是在社会快速发展、各种国内外食品的冲击下,被渐渐遗忘。“合成号”需要做的,不仅仅是做传统食品的生意,还要把以前的风俗、做小食的工艺进行推广和宣传,让更多人了解传统文化。 “合成号”有名的传统小食制作工艺繁琐,味道也备受肯定,但以前的食品未必符合现代人的口味。在原有的配方、工艺不变的前提下,陈淦忠大胆进行改良,以食补调和为主,根据一年中的24节气,制作不同的食品。春节吃沓米饼、油角、糖环、煎堆、爆米碌、素粉、圆笼粄、白糖饼等;元宵节吃炒米饼、花生饼、鸡仔饼、松沙饼;清明节吃鸡屎藤粄、艾粄、苎叶粄、鸡蛋饼;端午节吃咸肉棕、灰水粽、枧水棕、绿豆粽;中秋节吃用艾草做的月饼、油饼、猪油饼、云片糕、莲花饼;重阳节吃菊花糕、蚝酥、虾酥等;七姐节吃莲子饼、莲子糖、红菱酥、白菱酥。24节气食品中有许多原材料,如鸡屎藤、艾草等是在特定的节生长的草本植物,所以“合成号”小食是有“时效性”,过了这个时节便不再供应这种小食。 不让传统食品在制作过程中“变味” 陈淦忠说,传统食品应该让更多的人熟知,并口口相传。他希望深圳“合成号”做得像台湾的...